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杂志
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
主管/主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科技学院
国内刊号:CN:50-1175/C
国际刊号:ISSN:1673-1999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语言:中文

类别:教育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创刊时间:月刊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CN50-1175/C

国际刊号:ISSN1673-1999

邮发代号:1994

定价:408.00元/年

出版地:重庆

首页>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 杂志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1673-1999
  • 国内刊号:50-1175/C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
  • 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期刊介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CN:50-1175/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主要登载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科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大类的学术论文。

栏目设置
哲学与政治、法制与道德、文化与艺术、教育与教学、图书与情报
数据库收录/荣誉
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杂志投稿须知

1《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对稿件的基本要求是: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表述简明;层次清楚,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论文篇幅一般不少于0.6万字。

2《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论文标题,要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标题中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3《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作者署名,置于篇名下方。有多个作者(一般不超过5位)的,相互间用分号分隔。

4摘要,要客观地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尽量使用报道性摘要或指示一报道性摘要,篇幅为150—300字。

5中图分类号,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的规定标引。如果文章涉及多个主题,可标2个分类号,其间用分号分隔。

期刊引用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往期文章
  •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蕴含的哲学思维及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思考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出了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5个维度研究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所藴含的哲学思维及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者:陶达; 张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儒家法文化及其对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党的重要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上形成的儒家法文化,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文化源泉和力量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借鉴儒家法文化以德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提高党员的道德自律水平,加强党员的家风建设,加强党员的思想教化,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加强...

    作者:商植桐; 田雨鑫; 刘玲玉; 张珩铂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及其消解——基于市场经济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根源于市场经济在当代中国的不断发展,它不仅使人民从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通过...

    作者:胡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论庄子自由思想的自由牲与非自由性及其当代启示

    自由思想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庄子的自由思想具有二重性:既具有自由性,又具有非自由性.消除“成心”,便可以达到“无待”,从而实现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又受到非自由的束缚.庄子的自由思想追求的是内在的自由,而外在则很难达到自由.庄子所处的时代形成了庄子的“出世”思想,这种思想与当时的背景是格格不入的.庄子的自由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

    作者:洪祖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国早期天人关系演变的“三化”探析

    原始社会产生了自然化的天人关系,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宗教化的天人关系,在嬗变过程中完成了重心由天到地,再到人的转移,并随着农业、畜牧业、渔业等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直至西周奠定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化的天人关系的基础.

    作者:阙益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